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局动态

岳阳日报:让受灾群众早日搬新家

2015-12-06 00:00 来源:岳阳日报
浏览字号

让受灾群众早日搬新家

——临湘市羊楼司镇“6.01”灾后重建现场见闻

   在“6.01”暴雨洪灾中,临湘市羊楼司镇共有1612余户农村居民住房受灾,其中因灾倒房、严重损房759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宜继续居住的105户。如何安置好这些受灾群众,使其早日重建家园搬进新居,是灾后重建最紧迫任务。为此,临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力推灾民住房重建工作。

日前,笔者重访该镇“6.01”灾后重建安置点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建设者们正在加班加点,紧张施工,各项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到处洋溢着重建家园的火热激情。

     全力以赴 确保有屋住

    “根据省市相关部署安排,目前全镇上下按照春节前搬迁入住的时间要求,全日无休地投入到恢复重建中。”羊楼司镇党委书记夏逢响告诉笔者。

据了解,自8月21日建设项目启动,目前128户一户一宅安置房已有14户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350户5层安置房目前东边5栋已经建设到4层,西边8栋正在行墙或进行框架建设。与此同时,梅池村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设计、安置点征拆、土地平整及招投标完成,施工队伍已进场施工。预计至2016年春节前,部分受灾群众有望入住新居。

    据悉,羊楼司镇灾民安置住房项目拟投资1.58亿元。其中,集镇安置点规划用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住房478套,包括一户一宅安置房128栋,5层安置房310套,公租房40套。梅池安置点建设规划面积6160平方米,规划建设房屋20栋约4000平方米,配套公共设施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科学规划 建宜居家园

   “灾后重建要高起点规划,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这是各级领导在灾区调研时的再三叮嘱。为搞好此次重建,临湘市以岳阳市规范农村村民建房试点为契机,按“统规统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及“统规自建”(统一规划自主建设)方式,加快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立足竹乡瑶寨主题,建设集镇、梅池的2个集中安置区。建成后,既是保障、改善受灾群众居住条件的安置新区,也是库区水源保护生态移民、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和新型城镇化引农进城的示范点。

在集镇安置点建设现场,笔者看到,该项目选址位于107国道旁,毗邻十三村厂区、湘北楠竹产业科技园、冷链物流园,这里原本规划是高档小区开发用地,周边有卫生院及中小学和幼儿园,交通便利,配套生活设施齐全。

    羊楼司镇镇长李志华介绍说,为加速重建安置工作,该镇及时调剂此处用地保重建。根据重建实施方案,重建房屋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后,灾民可灵活选择保障性公租房,5层上楼安置房一户一宅(二或三层)。重建房将以上楼安置为主,而且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在楼最底层还将为每户建设一个约10㎡的杂物间。此外,还配套建设门楼、广场、垃圾站、停车场、幼儿园以及综合楼、物业管理用房。“我们的初衷是通过重建,引导村民向村镇聚集,将居家与就业紧密结合,打造特色民俗村和特色产业园,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实现灾民安居乐业。”镇党委书记夏逢响如是说。

     千方百计 让灾民住得进

    笔者在灾区了解到,当前群众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建资金的筹集。省八建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这个集中点一共选了三种户型供选择,户型设计为60㎡/套、120㎡/套,230㎡/套,重建户将按照免费、850元/平方米、1150元/平方米左右的成本价认购。一般说,除去2万元左右民政救助补贴和搬家经费外,选公租房以外的住户还需自筹5万以上资金。

     看着安置小区楼房一天天“长”高,该镇龙源村民王和平心里又喜又急,喜的是很快就能住进新居,急的是2万元的自筹建房资金没有着落。为解决老王这些人的筹款,该镇主要负责人又带领王和平前往信用社协调购房贷款事宜,担保在信用社给他贷两万块钱,还帮助老王在集镇找到了一份加工楠竹跳板的工作。王和平欣慰说:“搞得百多块钱一天,以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啦!”该镇党政负责人还多次到重建工地协调,安排300多人在工地做工,解了困难购房群众的后顾之忧。

浏览次数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