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长江、倚洞庭,湖南省岳阳市自古为鱼米丰饶的水乡泽地。千百年来,湖浪与江涛在此交织,冲积出星罗棋布的临湖垸田,滋养出“稻菽千重浪”的富庶巴陵。
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在上演一场关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深层次变革——今年以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岳阳市立足稳总量、提质量、优布局的总体思路,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洞庭湖垸区水映稻垂,幕阜山麓“林下生金”,樟树港镇椒红似火,为新形势下高水平耕地保护描摹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岳阳样本”。
八月的洞庭湖平原,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曳,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目前,岳阳市236万亩早稻已全部收割完成,平均亩产预计可达到403公斤,总产量预计超过95万吨,单产、总产双双创下近5年来新高。这一喜人成绩,充分得益于“以水定地,以地配水”改革机制的实施。
5月15日,湖南省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推进会在岳阳市君山区召开。细雨霖霖,青禾离离,在调研现场,源源不断的水流正通过干支水渠网流入君山垸、钱南垸,保障着40余万亩良田灌溉。
近年来,钱南垸因水文条件变化面临灌溉不足、耕地碎片化等问题。君山区依托长江北部补水工程,推动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改革试点项目实施,遵循“以水定地,以地配水”政策指引,打出一套引水灌溉、汛旱并防、水地协同、长效管控的“组合拳”,让涝时能排、旱时可灌成为现实。“过去防汛是防汛、造田是造田,现在一起搞效果很好。”君山区良心堡镇种粮大户周立指着远处的1900亩示范田感慨,这片耕地通过配套水利设施实现地力跃升,亩均增产15%。
在灌溉辐射区,君山区集成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建成覆盖40.79万亩耕地的标准化灌溉网络,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通过耕地规模化流转,该区吸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入驻,形成稻虾套养、稻油轮作、生态种养等特色产业链,带动了农田价值增长,与道道全公司合作的粮油项目使土地流转费用增至原来的3倍,流转区域农民总计收入增加989.69万元。由此,君山区搭建起水地协同、资源适配的新框架,绘就了“水润良田、业兴人旺”的新画卷。
立足林、耕、水、湿资源禀赋,岳阳市创新推进耕地资源置换,在市级统筹下,君山区跨区有偿代保岳阳市北部工业发展区云溪区耕地350亩,代保费用反哺改革,实现了支持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提升耕地资源丰富地区保护积极性的协同。同时,君山区结合省级旅发大会建设,将150亩钱南垸草地复垦为耕地,并与麋鹿苑生态用地置换,既消除了千亩级集中连片耕地中的“天窗”,又保障了野生动物救助空间。
华容县团洲垸是洞庭湖区重点蓄滞洪垸,东、南、北三面临湖。2024年下半年洪水退去后,国家立足长远考虑,在团洲垸开展蓄滞洪区居民迁建试点,省、市两级大力推进蓄滞洪区汛旱并防与耕地扩面提质,在守护安澜与保障民生之间寻求更精准的平衡点,推动垸区从“人水相争”到“人水相生”转变。
站在团洲垸新修的白色大堤上远眺,洞庭湖的水波正拍打着防浪墙。团洲垸里迎来忙碌的“双抢”季,收割机穿梭其间,金黄色的稻谷流入拖拉机车斗,远处水面波光粼粼,团华村的养鱼大户划着筏子在鱼塘穿梭,肥美的鱼儿蹦跳着,溅起串串水花。
“今年在省、市两级的指导下,我们将团洲垸作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改革试点,一体推进移民迁建、水系改造和耕地复耕。”华容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竺青说。
今年以来,团洲垸对堵口所在的420米堤段进行复堤建设,对14.61公里防渗性欠佳砂基堤进行防渗处理,完成了垸内水系重整和道路建设,居民迁建和安置工程也基本完成,正在实施包括旧房拆除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内的综合整治类改革项目,预计建设规模5.1万亩,实施田块整治3.03万亩,地力提升3.23万亩。
在探索南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模式方面,团洲垸也在逐渐摸索新路子,坚持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复垦后经营权、村集体经济收益权“三不变”原则的同时,成立了团洲垸农村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将团洲垸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过去水利部门修渠、农业农村部门造田、自然资源部门管地,现在是各部门坐下来谈,政策集中发挥效用,水跟着田走,田围着水转。”团北村村支书蔡勋炎指着提质改造后的农田欣喜地介绍。改革实施不仅让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更通过土地整治优化农业布局,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整体迁建整治后,团洲垸预计可新增耕地1008亩、置换林地767亩,形成耕地规模化、产业集中化、农业现代化的保护利用格局,打造退人不退地、行洪有保障、农民能增收的改革示范样板。团洲垸的变迁,为破解“人水共生”这道考题,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
今年以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部署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改革工作,由市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协力配合,推动部门共进、政策共谋、资金共效、项目共建。
在“一张图”编制上,改革也有新突破。岳阳市正在开展林耕保护与城镇用地协同规划编制,通过市域范围内林地、耕地、河湖管理范围线及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矛盾冲突评估分析,研究制定空间协调和优化规则,有序推进耕地后备资源、恢复资源与林地绿化空间调整置换。结合国土变更调查政策调整等有利政策,岳阳市推出“认定一批、恢复一批、置换一批”的分类处置措施,有序推进改革项目上图入库,优化提升改革质效。
在市县联动、政策集成下,岳阳市域统筹推进水利升级、土地整治与产业融合,形成“点面结合、多点突破”的实践创新。临湘市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围堤湖灌区进行配套提质改造,将影响防汛隐患排查的灌木林地恢复为耕地,由镇、村及时组织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落实耕地后期种植管护,实现耕地保有量与农民收益“双提升”。平江县推动15°以上恢复耕地资源与适宜开垦的林地置换1.78万亩,引导群众发展油茶、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从汛旱并防到“林田共生”,从灾后复耕到智慧农田,岳阳市正以改革项目为笔,在洞庭湖畔书写“藏粮于技、兴农富民”的时代答卷,以深化“以水定地、以改提效”路径,为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贡献岳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