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守护好一江碧水
更新时间:2022-04-27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2018——2022年岳阳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
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大棋局中,湖南地处中游,位置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他一直关注着湖南,关注着洞庭湖。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前往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考察,并留下“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字字千钧,“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期间,欣逢习近平总书记来岳考察四周年。四年来,岳阳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守护好一江碧水,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
“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以沿江通道和对外开放平台为依托,深入挖掘岳阳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和经济外向度潜力,引导沿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落后产能空间腾退和新兴动能培育发展,突出“空间有序管控、产业绿色准入、链条互补共进、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利用”,统筹沿江生态、生产、生活设施布局,促进“三生融合”。规划部署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包括城陵矶环保提质改造项目、城陵矶新港港口多式联运物流园及松阳湖铁路专用线、临空经济区和胥家桥综合物流枢纽园,通过“一库、一线、一区、一园”助推和放大岳阳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发展优势,更好守护生态本底,消除各类污染。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胶囊”型散货仓库,被评为全国内河老港改造绿色低碳与生产效率双一流的示范性创新工程,已成为长江之畔新地标。

东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生态修复工程
"东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维护工程”立足于改善动植物生境,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至目前已完成采桑湖、蓄水湖、三岔湖等区域退养还湖与修复工程建设,完成七星湖、红旗湖等区域水系连通湿地修复建设;完成麋鹿汛期安全台、生境岛建设;完成湖中10处监测点和防洪大堤堤面21处点位的监控设备安装,万物和谐美丽家园初步形成。万物和谐美丽家园初步形成,留住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

长江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为传承长江生态文化,发展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岳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东部成线、西部成片的基本发展思路;在洞庭湖东岸串联起岳阳楼、慈氏塔、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岳州关等众多旅游景点,拉通14.84公里的生态旅游廊道,集生态、休闲、文化、景观、安全等功能于一体;在洞庭湖西岸通过洞庭湖博物馆景观工程和濠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建成集农耕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旅游观光休闲区,打造洞庭湖文化客厅、文旅客厅、农旅客厅。目前,洞庭湖博物馆景观工程已建成投用。

君山沿江环湖生态绿道
依托水利安保项目建设,融合“防洪、交通、赛事、旅游、景观”五大功能,自华龙码头至荆江门码头顺势建设君山沿江环湖生态绿道项目,全程16.85 公里,总投资1.6亿元。至目前,已完成8米宽马拉松赛道17.045KM、安保路2.69KM, 建成11个观景平台。同步建成高等级堤顶慢行系统,打造全省首条专业级高颜值的马拉松赛道,现已成为最美长江岸线网红“打卡地”。

东风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片区开发工程
东风湖临洞庭、濒长江,多年来,因地处传统工业集聚区,湖水受到污染出现了黑臭水体。 从长远发展谋划城市建设,严格按“生态优先”的开发要求,大力治理污染,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对受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沿湖新建截污干管13.65公里、扩建马壕污水处理厂至10万吨/天,对沿湖13个溢流口进行生态强化处理,分批实施马壕纳污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岸线修复50万平米,新建环湖绿道14公里,对3330亩水体实施水生态修复。采取片区开发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推动形成通过环境改善提升土地价值、土地溢价反哺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东风湖水质已由劣V类提高到IV类,环湖绿道、亲水栈桥、亲水平台、桃花岛、樱花岛等景观遍布,重现水清岸绿生态美景,新晋为岳阳城市网红打卡地,2021年荣获湖南省“美丽河湖”称号。

己内酰胺产业搬迁转型项目
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是岳阳市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典型案例。项目将原处于岳阳市城区人口密集地带的己内酰胺产业链生产装置进行整体搬迁,一次建设60万吨 /年己内酰胺产业链,同步实施搬迁原址及周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搬入地的生态基础设施配套。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57.5亿元,项目详细设计、土建基础交安、厂内桩基工程全部完成。项目建成后,将节约用地1415亩,降低排污量一半以上,并实现产能倍增。

G240乡味长廊及洞庭湖生态产品示范基地
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整体规划G240乡味长廊及洞庭湖生态产品示范基地。重点发展G240沿线“一乡一品”有机特色农产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做强洞庭湖区域“鱼米之乡”特色生态有机产品品牌,打造大美湖区优质农产品展示基地。今年新增绿色食品品牌62个、地标产品3个。

中心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马壕、湖滨、临港和罗家坡等污水处理厂纳污片区提质增效,新建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建筑与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等,总投资11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9亿元,累计新建主管网273.9公里、雨污分流改造465.9公顷,清淤119.2万立方米,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量提升62%,城镇污水治理的“岳阳经验”被三峡集团在长江流域推广。

“一湖两岸”生态管控城市设计
岳阳临洞庭、吞长江,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也是长江水情“晴雨表”和生物“基因库”。面向生态文明时代,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动编制《岳阳市“一湖两岸”城市设计》,彰显“生境江湖”的重要价值,将“生态价值观”贯穿不同层次。区域层次守护全域全要素的生态空间,构建生物迁徙网络,协同流域治水体系;城市层次优化蓝绿网络,预控山水通廊,实现风景与城市相生相融;分段层次倡导低影响、可持续的空间设计手段,打造临港绿色产业单元,君山生态城区等重点价值区段。目前,该项目已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推荐案例。

山体水体保护和修复典型案例·珍珠山公园
2018年6月,岳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 “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结合《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正式启动珍珠山公园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期建设总面积727亩,投资近4亿元,拆除违法建设约7.8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拆323栋,治理污水臭水56处,清理垃圾3000余吨。在短短200天内,将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伤疤”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运动健康、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极大改善了环南湖生态功能品质,进一步优化了岳阳宜居城市形象,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出了岳阳声音。
(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岳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